第一千三百一四章 张松献图(1 / 2)

“秦之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南蛮叛乱,皆因汉人侵夺蛮人土地、肆意欺凌,才会在孟获一人高呼之下,满族皆反。刘焉以来,文法羁縻,德政不举,威刑不肃。汉蛮矛盾,渐以陵替;此番若想平定南蛮之乱,除却兵戈讨伐之外,更要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宽之以心,政仁则一统;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於斯而著。”

张松言罢,诸葛亮当即说出此番言论。张松望着诸葛亮这少年,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他是益州人,对于南蛮的叛乱最心知肚明。可他想不到的是,远在襄阳的诸葛亮,从未入过益州,竟然可以将南蛮之乱的根本说得如此透彻。更难得的是,他还提出了解决方案,此等大才,当真令他五体投地。

良久之后,张松才叹道:“后生可畏。”

刘备却久久注视着诸葛亮,目光当中更多是忧虑。虽然诸葛亮一言道出此话,已经折服了张松,可他这个枭雄考虑方面却更现实。然而,张松在前,他却不能直接开口相询,怕一下浇灭了张松好不容易升起的希冀之火。

诸葛亮却似乎早就看出了这一点,淡然一笑,又继续对张松言道:“张尊驾,此等攻心肃威之法,马孟起亦然可以想到。只是不知,此时张尊驾还欲请马家军入川否”

“这……”诸葛亮这个问题很直白,张松很难回答:说实在的,即便马超想不出攻心肃法之计,他张松也可以转述一番,以马超之明,不可能不虚心纳谏。而马超的威名和马家军的战力等优势更远在刘备之上,他心中意属的,还是偏向马超多三分。

可是,诸葛亮明知道这点,还就偏偏这样问了,这就让他很为难。尤其是,之前诸葛亮还断言,若引马超入川,则蜀中望族豪强皆可能被马家一举扫灭。这样的后果,是张松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因为他本身就是望族豪强当中的一员,怎可能引狼入室而马超横扫六州之后,纵横捭阖,的确将治下望族豪强的格局完全改写了一番,用看不见的利益锁链狠狠绑在了马家战车之上,这些耳闻,绝不是空穴来风。

由此,张松试探一句:“军师之前所言,引马家军入川一说……”

“马超天生雄主,且坐拥六州之地……不,加上如今的荆州,已是七州之地,早已羽翼丰满。益州一地,于马家来说,不过又一附属而已,吞并之后,自会大刀阔斧改治,毫无疑问。”诸葛亮明白张松的顾虑,故意点破其中缘故。随后,又有些不经意地望了刘备一眼。

张松顺着诸葛亮的眼光望去,一下明白了诸葛亮的暗意:不错,益州是宝贝,那要看对谁而言。对于马超这样已经有了七个宝贝吃撑的家伙,他自然不会很稀罕;可对于刘备那个手中一个宝贝都没有、并且垂涎三尺的家伙而言,益州这天府之国,绝对是一块又香又甜、让刘备爱不释手、小心翼翼的馅儿饼。

且还有一点,刘备此时羽翼未丰,一旦得益州之地。那他张松以及其他人,自会承云借势而起,成为刘备手下肱骨之臣……

想到这里,张松一时神灵开窍,完全没想到他已经掉入了诸葛亮精心设下的语言陷阱,开口诚挚说道:“刘皇叔潜龙在渊,正需一番天地任其遨游。军师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如虎生双翼。在下不才,愿助皇叔一臂之力,为西川黔首黎庶迎回一仁义之主!”

此时刘备怎么也想不到,诸葛亮区区一番话,竟换得张松如此臣服。当即大喜,亲手扶起张松,好生勉慰。然而想不到的是,诸葛亮此时才面露为难,悄声说道:“亮闻益州之地,蜀道崎岖,千山万水,车不能方轨,马不能联辔;虽欲取之,用何良策”

张松闻言,非但未着恼诸葛亮这般心急意显,反而微微一笑,朗声道:“可有笔墨”

当下刘备研墨,诸葛亮铺纸,张松倍感荣幸,笔走龙蛇,一盏茶时间便将益州山川地理图画出,开口道:“松不才,深感玄德公盛德,敢献此图。但看此图,便知蜀中道路矣。”

刘备当下细细观视,上面尽写着川中地理行程,远近阔狭,山川险要,府库钱粮,一一俱载明,当下拱手答谢:“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厚报!”张松亦感放下心头重负,欣然告别,一路上自有沐杨亲自护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