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了。”
大家都欢喜无比,拍了拍身上溅上的淤泥,纷纷夸赞宋长青
“道长的高徒实在神勇无比,年轻人力气大得很呢。”
这一段小插曲后,众人相继重新爬上了牛车,吴婶也艰难的爬上了车子。
宋青小站在她的身后,目光落到了她的影子上。
阳光底下,有一丝黑气隐匿在她的影子中,与吴婶的影子相重叠,这应该就是先前绊住了牛车,使得众人不能将其推出来的原因。
为什么只找吴婶呢
是因为她曾被阴气所害,所以导致阳气大减,被鬼附过身,因此要想害她格外容易
还是因为,她出身沈庄,这附身在她影子中的这丝阴气,想要借她身体,回到沈庄去呢
前者倒有可能,后者宋青小还需要去查证。
“小师妹,发什么呆呢,赶紧上车了,不要误了时辰。”
宋长青注意到众人都上车了,她还站在原地没动,不由催促了她一声。
宋青小点了点头,不等他伸手过来扶自己,便长腿一迈,轻松就跨上了牛车之内。
见她也上车之后,宋长青也跟着上了车。
宋道长最后上来,并以一副守门人的架势坐在了车门处。
他年纪大,既有修为,驱邪镇妖的经验又足。
先前虽说没有察觉到阴气的存在,但他的本能既然已经预警,自然便不敢再大意,亲自分神扫视四周,以免半路还有阴魂邪祟拦路作怪。
“吴婶,重开沈庄之后呢”
“啊之后”
吴婶的心思还沉浸在先前那头老牛突然跪地流泪的奇异场景里,冷不妨听宋青小再度提起了沈庄,不知为什么,她这会儿便有些抗拒,本能的闭紧了嘴巴,有些不太愿意继续说下去
“你还问这些干什么”
“知道的越多,说不定越能了解沈庄当年发生的事,也有助于找出闹鬼的来缘。”
宋青小目光幽幽,与吴婶目光相对。
她的眼睛周围的皮肤已经充血水肿,呈现出青黑之色。
可能跟此时隐匿在她身上的那一丝黑气有关,她这会儿的眼睛充满了红血丝,看起来有些瘮人。
但宋青小目光并没有躲闪,反倒是吴婶与她对视半晌之后,率先露怯,闪躲着将自己的视线移了开来,隔了好一会儿,她才像是反应过来宋青小话中的意思一般,强行使自己镇定了,末了开口说道
“当年挪开了那些尸骨,重开了沈庄之后,里面的银钱都并没有损失。”
她还想要说,但张了张嘴,竟然脑海之中一片空白,瞬间像是失去了意识,继而发不出声音。
吴婶并没有注意到,她的脚边有一道细得普通人根本不可能以肉眼可以看到的黑气正绕着她的小腿往上攀移。
黑气作祟之下,她张了张嘴,发出无意识的啊啊声,周围的人甚至像是根本没有意识到她的失态似的。
宋道长谨慎的盯着外头,丝毫没有留意到车厢内的古怪情景。
而他的大徒弟像是已经出了神,整个车厢中其他的人也如同被按了停止键的画面。
唯有宋青小,嘴角边含着一丝淡淡的笑意,以警告般的眼神扫过那绑缚住吴婶小腿的黑气。
那嚣张无比的黑气受她神识警告,当即感应到强大的震慑力,本能的又缩回吴婶脚后跟。
它一退缩之后,那种磁场瞬间消失。
之前眼神还在放空的众人刹时回神,甚至都没留意到之前的失态,有几人还在热情的讨论着先前老牛下跪流泪的那一幕,仿佛全然忘了之前吴婶正在说的事。
吴婶的目光重新聚焦,与宋青小的目光对视。
她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儿,宋青小的目光既让她有些胆颤心惊,但又诡异的让她有种心安无比的感觉。
仿佛只要在她身边,就不会出事似的。
吴婶想到这里,还没弄明白自己这想法的来由,身体已经很自觉的挪动着往宋青小的身体靠近。
“刚说到哪了”
作为受害者,她竟然还隐约残留了一丝先前的记忆,记得自己在恍惚之前像是在和宋青小讨论什么事。
这会儿坐得离她近了一些之后,可能是感到无安的原因,吴婶自己略一回想,竟想了起来
“哦哦,沈庄的财富。”
没有了黑气的干扰,她很快整理了思路
“徐守义发疯之前,令人将整个沈庄内的金银铜钱一扫而空,装了整整数百箱钱,放置在一个大户人家之中,以油布盖实,兴许是想等事情过去之后,再想法运走吧。”
可惜他们死在了沈庄,这些钱财自然也就留在了那里。
等到十几年后,第一批进入沈庄内的人发现了这些财产,都觉得十分惊喜。
晚金时期的钱币对如今的世道来说已经不流通了,可是黄白之物无论何时都是可以花用的。
“所以这批资金被当年最初进入沈庄的人保护了起来,也最终用于沈庄再度建设,同时也将这一批钱分给了所有最早进入沈庄的人。”
而这一笔钱,也是最初沈庄重开之后,能从当年被屠的镇子,再度在短短几十年的过程中重新焕发生机的重要原因。
正是因为有了这笔钱的存在,使得沈庄可以在短时间内飞快重建。
当年那些无论是走投无路之下进入沈庄领了这批钱继而安家的人,还是当年沈庄内侥幸逃出的遗孤们,都分到了一笔不菲的财产。
大家以这一笔钱作为发家致富的根基,因为有了这一批钱,众人慢慢置办家业,后又依靠采桑养蚕织丝,不少人慢慢发达。
最初分到钱的人,如今都成为了沈庄内有头有脸的人。
分的最多的,甚至就是沈庄中的镇长及一干乡绅们。
“能令一个足以媲美城池的镇子重建不说,且还可以在短时间内养活、带富如此多人,这笔钱一定不少。”
宋青小若有所思,轻声说道。
“那可不是”
吴婶有些自豪的应了一句“沈庄自古以来可就是有名的富裕之地,养蚕出了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