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她们挑的多,柜台还给了优惠价,每个又减了五毛钱。最后算下来这二十多个电子表才花了不到两百块钱,大部分还挑的都是比较高档的款式。
这一买就把购物的兴致给勾出来,三个人喜滋滋拎了一袋电子表,立刻就奔向下一个展位。
结果在第二个展位就看到一模一样的电子表,卖的还更便宜。三人就忍不住跺脚懊恼,觉得自己买亏了。
不过仔细看了看,发现这第二个展位虽然有一模一样的款式,但功能和做工都不如第一家,而且款式变化也不如第一家多。
难怪虽然卖的便宜,可顾客远不如第一家多,可见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
这下总算气平了。
经过这一遭,三人就多看多问,货比三家,不再莽撞了。
这一路又买了一些计算器,花式电子钟。最后在一个国外展台,赫然看到了家用电脑。
“呀,计算机我在我爸办公室里看到过,可厉害了。”郑美丽立刻叫起来。
罗芙馨也双眼一亮。
妈呀,可看到好东西了。
计算机这东西,进入中国已经是七十年代,而且还是在军队才用得起,发指令还得用打孔纸带。到八十年代通过改革开放,计算机进入到了工厂单位,属于特别先进的设备。
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出现了个人电脑家用电脑,但普通人家还是买不起的。能买得起的非富即贵,一般都是大学教授或者设计员的高级设计师,买来也是为了工作使用。
真正普及到家庭个人使用,还得等到九十年代末,家用电脑实现了国内自己生产和组装,这才把价格给拉下来,让老百姓也能用得起了。
此时摆在展厅里的个人电脑已经和后来的有了基本相似之处,大配件反正始终就是这么几样,显示器,主机,键盘和鼠标。
当然,还有了后来家喻户晓的操作系统。只是,现在这个操作系统还很简单简陋,操作性也很差,远没有后来的花俏华丽,简单方便。
不过即便如此,靠着敲打键盘和划动鼠标,就能让一个四四方方的大块头自己唱歌跳舞画图画还做各种各样的事,足矣叫所有人啧啧称奇。
要不怎么中国人叫这玩意是“电脑”呢,人脑能做的事,它都能做,而且还做的更快更好,绝不会有错。
展台前围了好多人看,人人都觉得稀奇。
可看的人多,买的人少,因为实在太贵了。
彼时的中国,除开一些暴发户和做生意的有钱人,一个人月收入能上千的,都算是高收入人群。可即便如此,这也要一年不吃不花才能买一台电脑,普通人哪里消费得起。
所以大家也就看看热闹,真正有兴趣购买的,很少。
对于罗芙馨来说,买一台电脑并不是问题,问题是买来也没用。此时的计算机相当于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适合存储和管理各种信息和数据。她又不搞什么文学创作,科学研究,没那么多信息需要储存。
对于来自三十年后的她而言,电脑最吸引她的还是能上网。
互联网就像是一个精彩的奇异世界,而电脑就是通向这个世界的任意门,只要把电脑连接上网络,就能随时随地进入那个精彩纷呈的奇妙世界,多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