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大家都跑了”(2 / 2)

成京笑一下:“所以那个时候,不光是我们那些小孩子去仓库偷零件的。”

偷零件的大人里,并没有成京的父亲。

成京当时家庭的条件还算是维持住了温饱。这要得益于成京的母亲当年并没有跟着成京父亲去捞那个铁饭碗。他们家里,好歹有了个没有下岗的人。

成京的母亲这一份工资,带给成京父亲最满意的地方就在于他还能够喝上一口纯正小麦酿的啤酒。而不用去街头那个廉价的啤酒屋去点那种用透明塑料袋装的,其实是一种叫啤酒粉的东西冲出来的啤酒。也不用用两颗花生和一个鸡爪子啃一个晚上来下酒。

他好歹还能啃个完整的鸡爪子。

成京父亲的下酒菜,除了鸡爪子和固定的水煮花生之外,还有就是当年的城市日报。

城市日报的主编,就是成京的母亲。

甚至好几篇当时报道很广的报纸上的文章都出自于成京母亲的手笔。

成京的母亲报社的工作是影响成京的第一个前提。报社不单单只刊登时事政治,还会发一些改革开放以及娱乐新闻。

通过报纸,成京知道了南方有个都会城市。还知道了港台,还知道了欧美有个很会跳舞的超级明星。

——十几岁的小孩子对信息的获知渠道是通过报纸这件事情,成京的解释十分的苦涩:“因为我家当时的黑白电视机,被我爸爸有一天喝醉就的时候给砸了。”

成京的父亲当时不到五十岁。

如果工厂没有倒闭,他肯定已经做到了高级技师的职称。可是这一场并非是他的错误的改变,令他迅速的萎靡了一个小老头子。

成京的父亲从骨子里有一种对于现实的怀疑。

他觉得这一切都是一场梦,一场要做很久的噩梦。这种梦境如此的痛苦,他甚至需要在梦境中都要去寻找酒精的麻醉。他想要在梦中也要大醉一场。用沉睡来麻痹梦醒的痛苦。

成京的父亲,并非是这座城市唯一迷茫的人。

那座城市,在成京的印象里,似乎永远,从早到晚都弥漫着酒气。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夜晚的死角中,都会找到一两个醉得不省人事的中年人。

很小的成京,个子还没有长高的成京,穿着中学校服的成京,那几年的时间里,大大小小廉价的啤酒屋的方位,甚至要比那些街头游戏机厅还要熟练。

成京说:“我很多同学当时都辍学了,南下去打工。没别的原因,大家都茫然的很。但是大家有个共同的念头,就是不想在家里呆着,当时好像每个家里永远都有个醉醺醺的爸爸,有个要做心脏搭桥的奶奶,还有个整天不见笑脸的妈妈。同学们不爱串门,因为去谁家都一样。所以大家都跑了。”

成京这一次和父亲一样,随了主流,他选择了这座南方的都会城市。原因很简单:“如果我爸爸当时没有撕掉录取通知书,他就会来这里读大学。所以我爷爷对这座城市有心结,总是念叨这里。我爷爷一辈子没有来过这里。我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