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马台倭兵来犯,管承统率的渤海海贼难以抵挡。
邪马台是倭岛上的一个国家,管承再怎么自大,也知道绝不可能对抗一个国家的军队,哪怕是一个小国。
他想到了通知朝廷势力。
俘虏交待得很清楚,邪马台国觊觎神州。
管承虽然是海贼首领,不为官府所容,但他也是汉人,做海贼只因政见不一,并非生来就是穷凶极恶之徒。得知异族企图入侵,管承忧虑不已,他自忖没有能力挡住倭人入侵,萌生了通知朝廷,让朝廷早做准备的想法。
但现在天下大乱,管承想通知朝廷也无从下手。
董卓乱权,诸侯共讨之,董卓挟天子及百官迁都长安,如今关东无主,就算管承万里迢迢到长安报信,董卓也未必会理会倭人寇击东部沿海诸州,说不定还巴不得关东遭难,免得诸侯们又联合起来合力西向,找他的麻烦。退一万步,董卓忧国忧民,积极应对倭人之患,愿意派中央政府军队到关东沿海地带防备倭人,可关东诸侯能答应?
思来想去,长安中央政府指望不上了,唯有通知关东诸侯。
当今天下,关东的事情由关东诸侯说了算,沿海的关东诸侯守土有责,为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害,一定不会坐视倭人为祸神州。只要关东诸侯提高警惕,严阵以待,倭人图谋神州的行动必然遭遇更大阻力,碰几次钉子,自然会重新检讨订立的战略,甚至知难而退也说不定。
袁绍是关东盟主,且渤海郡靠海,只要袁绍重视此事,目的就达到了。
如果倭人改变战略,应不会继续占据沙门岛,倭岛离沙门岛距离遥远,倭人不需要前出基地的话,维持在沙门岛的存在困难重重。况且,沙门岛出产有限,能养的人就那么多,军械补给无法自给自足,即使倭人想继续控制沙门岛,也得问过管承答不答应。
通知朝廷势力提防倭人,既尽到了汉人本分,又对渤海海贼生存有利。
这就是管承的盘算。
道明情由,管承紧张地看着鱼不智,唯恐鱼不智拒绝。
说到底,他对飞鱼领主和袁绍有多熟,仍持怀疑态度,对方先前那番话有浮夸吹嘘之嫌。他愿意相信,就象家乡渔夫出海前,总祈盼风平浪静。
是不是真的,马上就知道了。
如果飞鱼领主言过其实,不会轻易应诺,或者不给出相对明确的承诺,妄图以虚言打发他,管承不是三岁小孩,不是那么好骗的。
“好,”鱼不智郑重应诺:“空口无凭,我需要一并押解倭人俘虏过去。”
管承大喜:“人我带来了,就在船上!”
“那名女王卫队的武将在么?”
“大山津见?在!”
鱼不智松了一口气,肃容道:“既如此,事不宜迟,我立刻去南皮面见本初兄,管壮士不妨与我同去。”
管承登门求助,鱼不智很愿意帮这个忙。
他和袁绍的关系处于建交以来最好阶段,把倭人觊觎神州的消息告知袁绍,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情。跑一趟,动动嘴皮子,就能收获管承感激,袁绍那边也会认为他关心渤海安危,两边讨好卖人情的活,他没理由不接。
管承显然没想到鱼不智会邀他同行,嗫嚅道:“这,这……我就不去了。”
鱼不智似笑非笑:“壮士勿惊,我保你无事。”
管承被说破心事,面现尴尬之色。
他的确不敢去见袁绍。
管承是海贼,袁绍出自名门,又是关东盟主,地位悬殊,立场又对立,虽说这次要办的事儿正大光明,可官贼尿不到一个壶里,管承本能地不愿见袁绍,尤其是在对方的主场。万一对方打着替朝廷铲除海贼的旗号拿他,管承一点办法都没有,肯接受飞鱼领主的邀请才是怪事。
不过,管承心中对鱼不智多了几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