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中国结(2 / 2)

对于明朝扬州的人来说,这个收购价已经是良心价了。如果只是玩票的性质,利用每天的碎片时间编织些中国结换取零钱,一个月怎么也能换4、5升陈米,按照每石大米08两计算,这就是40文钱的收入,足够油盐酱醋的开销了。

对于那些依靠这个过活的人来说,因为不需要考虑销量问题,可以闷着头一直制作,不用去市集销售也节省了大量时间,忙碌一整天的话,200个不是编织不出来,一天赚一升陈米养活自己还有富余,可比编竹扒、柳筐什么的强多了。

当然,杨光相信在评级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人情因素在里面,这一点无论古今中外都不可避免,因此他加上了类似销售提成的待遇,还会有其他后续手段用来监管,保证货物的整体质量。

杨光请这些女子先帮自己在杨柳坊宣扬此事,每个人奉送10升陈米,既是酬劳也是一种宣传,他用陈米换手工艺品,自然要先告诉大家自己的陈米质量如何。

接下来的几天里,杨光和方山都在忙这件事情,他们在杨柳坊租赁了一处院子,把房间进行了一番改造,保证每个负责验收的女子都有独立的验货房间和存放货物的小仓库。

随后杨光又让自己赵记商行的木匠打造了很多木架子木箱子,专门放置那些制作精美手艺高超的货物。这些被挑出来的中国结杨光会用精品方式进行销售,所得利润会拿出一些出来,奖励给负责收购的女子,在实现自己诺言的同时,也刺激大家对于产品质量的重视。

筹备了三天,杨光的新买卖正式开张,不过生意并不是很好,当天只收了几百个中国结,主要还都是那些负责验收的女子亲戚之类送过来的。

对于这种情况杨光早就想到了,直接抛出自己为期十天的优惠大酬宾活动。首先在这段时间里面,所有中国结只要是成品,一律按最低标准收,杨光不信那些观望的人在看到技术不如自己的人都能赚钱的时候不动心。

其次在保证斤两充足的基础上再额外奉送3成陈米,反正这100吨陈米也才20万,怎么折腾也不心疼。最后还请人现场传授几种最简单易学的编织方法,并买来大量丝线免费奉送,让那些心动的人也行动起来。

杨光从现代时代带来的销售技巧其实并不高明,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效果还是蛮不错的,10天的优惠期才过了一半,他的这门生意每天收到的货物就增长到了5000个。

杨光让赵武带着十几个孩童在一旁细细观察,发现参与进来的人差不多有三四百人,比最开始只有二十几个亲友组团捧场的局面好多了。

(感谢海豹万年书虫打赏了100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