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4 破晓(2)(1 / 2)

“赫伯特博士,我们成功了!”

破晓一号成功起飞,以匪夷所思速度呼啸着冲向蓝天。

所有人员亢奋仰视,欢欣鼓舞。

赫伯特没有急于高兴,紧紧盯着翱翔的破晓一号。

起飞并不代表着成功。

最重要的,是飞机在速度达到极限下的状态反应。

卡麦恩驾驶破晓一号,不断加速,很快,音障现象如期而来。

飞行速度达到音速的十分之九,即空中时速约950公里时,局部气流的速度可能就达到音速,产生局部激波,从而使气动阻力剧增。

要进一步提高速度,就需要发动机有更大的推力。更严重的是,激波能使流经机翼和机身表面的气流,变得非常紊乱,从而使飞机剧烈抖动,操纵十分困难。

同时,机翼会下沉、机头往下栽,如果这时飞机正在爬升,机身会突然自动上仰。这些症状都可能导致飞机坠毁,也就是所谓“音障”问题。

由于声波的传递速度是有限的,移动中的声源便可追上自己发出的声波。当物体速度增加到与音速相同时,声波开始在物体前面堆积,如果这个物体有足够的加速度,便能突破这个不稳定的声波屏障,冲到声音的前面去,也就是冲破音障。

一个以超音速前进的物体,会持续在其前方产生稳定的压力波,当物体朝观察者前进时,观察者不会听到声音;物体通过后,所产生的波朝向地面传来,波间的压力差会形成可听见的效应,也就是音爆

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比音速低时,同飞机接触的空气好像“通信员”似的,以传递声音的速度向前“通知”前面即将遭遇飞机的空气,使它们“让路”。

但当飞机的速度超过音速时,飞机前面的空气因来不及躲避而被紧密地压缩在一起,堆聚成一层薄薄的波面——激波,激波后面,空气因被压缩,使压强突然升高,阻止了飞机的进一步加速,并可能使机翼和尾翼剧烈振颤而发生爆炸。

而音障不单单仅有声波,还有来自空气的阻力,当飞行物体要接近1马赫也就是音速飞行时,前方急速冲来的空气不能够像平常一样通过机身扩散开,于是气体都堆积到了飞行体的周围,产生极大的压力,也会引发出一种看不见的空气旋涡,俗称“死亡漩涡”,如果机身不作特殊加固处理,那么将会被瞬间摇成碎片!

现在,破晓一号机身周围便出现了“死亡漩涡”,它的速度,已经来到了突破音速的临界点!

而破晓一号注定是一款超音速战机!

赫伯特目不转睛,屏息凝神。

成败就在此刻了!

“轰!”

巨大的声响后,整个世界安静了下来。

破晓一号成功突破了音速,也就是穿越了音障!

这个时候,战机周围压力将会陡降,陡降的压力所造成的瞬间低温会让高压的空气低于它的露点,使得水汽凝结变成微小的水珠,肉眼看来就像是云雾般的状态。

由于这个低压带会随着空气离机身的距离增加而恢复到常压,因此整体看来形状像是一个以物体为中心轴、向四周均匀扩散的圆锥状云团。

整个过程看似惊心动魄,实则也只不过是短短十几秒时间。

很快,破晓一号消失在苍穹上,不见痕迹。

赫伯特这才长松了口气,露出笑容。

破晓一号的飞行速度可达13马赫。

马赫数是速度与音速的比值,音速在不同高度、温度与大气密度等状态下具有不同数值,只是一个相对值。马赫数1即一倍音速,等于340/s,也就是1224公里/小时,马赫数小于1者为亚音速,大于1为超音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