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防御(1 / 2)

明末工程师 米酿 2184 字 14天前

在李植的指挥下,淮安城外,一个一战水平的防御体系被快速建设起来。

李植之前也建设过防御性质的营寨,最大化己方火力,比如在青山口搭建营寨。但是那样的营寨针对的敌人都是冷兵器的清兵。清兵没有大规模装备火器,营寨的防御力可以低一些。

而在江北军的步枪和火炮面前,老式的城墙和营寨已经没有作用了。双方都以线膛枪和大炮作战,那木制营寨、城墙甚至棱堡都不是最好的防御方式了。在这种战争形态下,最好的防御设施是一战式的壕堑系统。

壕堑系统是由壕沟、铁丝网和碉堡组成的。

首先是一条环绕淮安城的城墙的壕沟,壕沟深二米,比士兵身高更深一些。李植的设计目的是让士兵们踩在一个小板凳刚好可以对外射击,而平时在壕沟中走动时候不需要低头弯腰。

当然,使用板凳也有防御的目的。万一敌人冲进了壕沟中,没有板凳的话他们也无法利用壕沟攻击虎贲军。

其次是铁丝网。铁丝网可以有效阻挡敌人骑兵和步兵的冲锋,铺设方便,效果很好。

这些年,在转炉炼钢开始生产廉价钢材后,李植开始批量建造钢筋混凝土建筑。建造这种建筑自然就要用铁丝扎钢筋,所以李植手上各种型号的铁丝都有。在淮安城外铺设两圈铁丝网需要的钢材不算很多,附近的州县中就有足够的库存。

最后需要建设的就是碉堡了。在江北军一千门重炮的威胁下,李植不准备建设明堡。李植准备依附城外的地形建设暗堡。暗堡往往建在壕沟旁边凸起的土丘中,利用厚厚的土层做掩护,只在正面开口,露出大炮炮口。

暗堡炮口只高于地面一两米,在厚厚的土层下面是四十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防御力极强。

这些碉堡中摆放南路军的八百门重炮。

李植一口气建了八百个暗堡,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两百个暗堡,每个暗堡中都可以摆放四门重炮。这样八百门重炮可以从壕沟中转移到城池的任何一个方向,可以随时集中火炮轰炸敌人。

淮安城中有不少水泥和钢筋库存,但是还不足以建设八百个暗堡。李植让山东附近的州县立即开始朝淮安运送物资,争取在十五天之内集齐所需的水泥和钢筋。

八百个暗堡说起来吓人,其实也就是混凝土浇筑八百套小房子的工作量。李植征调了城内两万居民出来修建这些设施,人多力量大,建造这些防御系统要不了几天。

城墙前面两百米都是虎贲军控制的区域,江北军最多也就在几里外开几炮骚扰李植的建设队伍。而且壕沟和碉堡建设基本上都是挖坑建设,只需要在一个地方挖出足够深的坑洞,从这个坑洞中扩展后续的坑道就全部是在地面下作业了,江北军的大炮根本打不到坑道里的民夫。

二十多天后,李植的壕堑防御体系就基本成形了。

这段时间,江北军虽然对淮安城虎视眈眈,但却没有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毕竟每次进攻都要死几千人,没有胜利的把握江北军不会白白上来送死。而等李植的新型防御体系建好后,江北军的将领就傻眼了。

史可法举着荷兰人送来的千里镜,看着远处的防御体系,连吸了几口凉气。那深入地面的沟渠,一下子让江北军的大炮失去了用武之地。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一战水平的壕堑体系无疑是崭新的事物。李植的防御体系深深震惊了江北军的将帅们。

如果虎贲军在城墙上防御,无论怎样靠着垛墙,大炮还是有角度打到虎贲军的。然而等虎贲军的士兵进入壕沟后,史可法发现大炮根本不可能命中壕沟中的士兵。

很简单,因为大炮即使抛射,曲线的弯度也是极为有限的。朝壕沟开炮,炮弹往下落的时候只能击打到壕沟的后壁,根本无法伤害到壕沟中行走的虎贲军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