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3章谁拉谁的名单(1 / 2)

斐潜小说 马月猴年 3350 字 13天前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子孙之身,祖宗之所遗也。』

徐庶背着手,站在李氏祠堂院落之侧,看着在祠堂当中照壁之上写着的李氏家训,一边看,一边念着,颇有些摇头晃脑,很是认同的模样。

『……尤木有根无根则枯,如水有源无源则涸。子孙永世得享,承国乐利之泽,祖宗积庆之所致也。不敬祖宗则忘本,忘本则枝叶不昌。故岁时祭祀,晨昏香火,必敬必恭,无厥无慢。至於立身修德,无忝所生,此尤敬祖宗之大本大原。凡我族人念之。』

『写得倒是不错……』徐庶笑呵呵的回头看了一眼郪县三老,言外之意是再明显不过了。

郪县三老沉默着,一句话都不说。

徐庶也不理会,径直往里走,然后到了祠堂供奉李氏先祖牌位的门前,站定了,没进去,就是左右看了看,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且不知祠内蚁穴几何,隙烟多少?』

郪县三老吸了一口凉气,欲言又止。

徐庶转过身,看着郪县三老,说道:『一族之英杰,或重于祠,或敬于乡,然放眼天下之才,如过江之鲫……主公纳百川之士,关中北地就不说了,单说川蜀之地,便有武阳张氏,德阳古氏,阆中狐氏,马氏,周氏,安汉龚氏,成都张氏,杜氏,柳氏,郫县何氏,建宁俞氏等等,皆有才学,各有其能,亦安其职……』

徐庶似笑非笑的看着郪县三老,『这广汉李氏……呵呵,想必李翁亦知邻人遗斧,且不知这李氏,是求其斧,亦或是恶其邻?』

徐庶每报出一个姓氏来,郪县三老的神情就略微萎靡一分,到了最后便是完全垮塌下去,但依旧强言道:『然亦有袭氏,张氏,邓氏,刘氏,扶氏等,今又得增李氏,又有何妨?!』

郪县三老所言,袭氏是袭肃,斐潜入川之后不满刘璋被废,投了东吴。周瑜表以肃兵益吕蒙,蒙盛称肃有胆用,千里投奔,不宜夺兵。

张氏张裔,邓氏邓贤,原本是刘璋手下大将,一度和张任一同抵御斐潜南下,最终张任身亡,张裔邓贤被流放。

刘氏就不说了,而扶氏是扶禁,原是朐忍县大族,在斐潜南下川蜀之时,觉得有机可乘,可以扩大一波,兴兵为乱,率众万余,沿江攻伐,后被霍峻伺隙击破斩杀。

『哦?』徐庶将眉毛挑了挑,『哦,李翁此言……竟自诩此等逆贼……果然,果然啊,呵呵,哈哈哈……』

郪县三老一时激愤,脱口而出之后就觉得不对,但是话说出去了又收不回来,当场被徐庶抓住小尾巴之后也就只能是咬牙继续硬抗,但是气势上已经不行了,就像是临死的鸭子,怎么也要嘎嘎两声,『春秋有疾以乱立,以淫亡,而不免鞭尸之祸!天道明威,各以类应,可不畏哉!今李氏应劫,非时也,乃命也,千百年后,尤青册有载,后人评说!』

徐庶仰头哈哈大笑。

郪县三老死死的盯着徐庶,顽强的维护着自己的尊严。

虾仁,呃,杀人么,很容易,白刀子下去,不管是红的还是绿的,反正就完事了,但是杀人之后的事情就很多了……

广汉李氏,不仅仅是一个郪县的代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川蜀士族,也就是川蜀文化界的一面旗帜,嗯,三面旗帜,李氏三龙么,虽说已经倒了一面,但是在川蜀之中,经学体系之内,依旧还是有广汉李氏的分量。

在历史上,广汉李氏是劝进刘备成为汉中王的表章撰写人。

真要是在文学上面啥都不懂的,亦或是什么也代表不了的,刘备会把这个任务交给广汉李氏来撰写么?

这一次川蜀的风波当中,虽然说广汉李氏最终失败,但是也很明显的看出其名头在川蜀民间还是比较好用的,至少招揽游侠什么的时候,那些混子浪荡子没有二话就来了,在其中,钱财的力量有一定的作用,但也看出作为广汉李氏对于一般民众的信赖和吸引。

徐庶要『清除』广汉李氏的力量,光吃虾仁显然味道不足,还是要猪心一起炒,才能算是一道菜。

精神和物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相对应的,就是徐庶不仅是要搞定这些人的肉体,还需要搞定这些人的思想。

而思想的关键,便是学派。

川蜀学派之中,广汉李氏又占据了一席之地,要不然那个所谓『李氏三龙』是怎么传出来的?还不是师父师叔徒子徒孙一大把相互吹捧着起来的么?

早在斐潜南下川蜀之前,川蜀流行的主要是神神叨叨的谶纬之言和天文推步、占卜、观人之术。

川蜀相对来说比较闭塞,周边又都是蛮人賨人氐人等等,受到这些人的影响,对于巫毒之类的东西也比较常见。即便是到了后世,也常常有些说南中蛮夷『其俗徵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盟诅要之。』

历史上诸葛亮南征之后,为了改变这个状况,出于某些政治上的目的和军事上的需求,也为了开启这些蛮人氐人的民智,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牛、马、羊;再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夷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之象,以赐夷……

显然诸葛亮的这一套小人书画册,也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历史上诸葛亮掌权期间内,南蛮众相对来说都还算是安分。

在斐潜有意将主修谶纬之言的谯氏迁移到了关中之后,川蜀之中原本被压制的经学之道就反弹了起来,广汉李氏就在这个过程当中收益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徐庶一方面要关注川蜀内部各项动态,另外一方面还要防备着周边的蛮人賨人氐人等等,对于成都学宫之内的事情,也真是没有办法天天盯着,再加上川蜀之中一时之间也没有像是司马徽啊,郑玄啊这样的大人物压着,引导着方向,所以成都学宫虽然在收集筛选典籍和延聘学者,传授学习文章辞令、诸子与律法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同样的使得一些有心人膨胀了起来。

再加上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益州士人与荆州、北方流亡士人之间的利益、政治上的冲突也蔓延到了学术争论当中,并且借题发挥者众,在诸葛亮给斐潜提交的川蜀观风调查报告当中就有写道,『时值庶事草创,学宫动多疑议,更相克伐,谤讟忿争,形於声色,书籍有无,不相通借,时寻楚挞,以相震攇。其矜己妒彼,乃至於此。』

这一份报告,诸葛亮当然也同样让徐庶看过……

当出现了问题的时候,一些人是尽可能的捂盖子,一些人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一些人是装作没这回事能拖一天算一天,当然也有一些人会去主动想办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徐庶在发现了问题之后,一方面增加了博士,东观郎,典学校尉,劝学从事和郡学祭酒的分配,这也是先前徐庶向郪县三老表述已经有那么多的川蜀姓氏投靠的来由,另外一方面也开始针对一些不肯低头的家族进行处理……

比如广汉李氏。

广汉紧邻成都,繁华富庶,因此也使得有不少士族学子在文学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其中广汉之中,就有今学经文和古文经文两支流派。今文经学以广汉杨氏为首,

最早广汉杨统学习家传《杨氏秘记》,又受周循所传《河洛书》,著有《家法章名》、《内谶》,传于其子杨厚。杨厚『教授门徒,多至三千余人』;杨厚弟杨序,为汉侍中,后退而『授门徒三千人』,嗯,当然,这里三千人未必都是实数。

这个广汉杨氏,便是当年告知刘焉说『益州有天子气』的那个。而随后的事情当然就是随着刘焉而兴起,然后随着刘璋衰败而败落。

然后广汉李氏和广汉王氏,便是在杨氏倒下之后,便是吃得满嘴流油,旋即越发的渴望更多的血肉起来,直至当下。

徐庶根本就没有太在意郪县三老的嘴硬,而是用手指了指一个方向,『若是某所记不差,那边应该就是杨氏祠堂了罢?且不知今日可有几个杨氏子于其内?』

郪县三老一愣。

『李翁,这杨氏之中,果真当下就无一才学堪用之人?』徐庶笑着说道,但是声音渐渐的清冷了下来,『李翁,且好好想想……』

广汉杨氏如今基本上就被废了,产业被李氏和王氏联手吞并,家族里面的人也在官场上没有什么地位,几乎可以预见再过上十几年,或许更短的时间,原本传承有序的杨氏,就要走上了湮灭的道路。

郪县三老瞪着眼,其实他已经想到了一个答案,但是并不敢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