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8章秦楚当年(2 / 2)

斐潜小说 马月猴年 3226 字 17天前

有的兵卒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会感到憋屈,他们可能还有没有耕作完的田,没有修好的房瓦,没有尽的孝道,没有了的情缘,但是随着鲜血的喷涌流淌,一切都变成了天上的云烟,地上的尘土。

也有的兵卒在默默的倒下,无奈的吐出最后一声喟叹,他们或许早已见惯了生死,对于这样的结局已有预感,但又无力改变,只能默默接受。

滚烫的鲜血从他们的身体中流淌而出,浸染了山道。

当年吃够了秦楚相争鲜血的武关道,如今一次又一次的,迎来了新鲜的血,新鲜的肉。

残酷而血腥的战斗并没有持续很久,曹军兵卒很快就支撑不住了,开始崩溃退却,甚至都没等文聘派出支援,抑或是下达号令……

在曹军的兵卒眼中,他们自己的战友越来越少,敌人却像是越来越多。很多人再也抑止不住内心的恐惧,尖叫着向后逃跑。

『曹军溃败了。』

黄忠嘀咕了一声。

透过迷茫的血雾和烟尘,可以看到曹军兵卒已经有很多被打蒙了,一些人抱头乱窜,一些人则是丢弃兵器,尖叫着往回逃去,余下的人则是呆若木鸡,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已经算是很不错了……』黄忠半真半假的称赞了一句,旋即传令,『结阵!推进!』

『等……等等……』庞山民连忙上前说道,『黄将军,这……你这是忘了方才你说的那陷阱……』

『怎么可能忘?』黄忠笑道,微微扬了扬下巴,长须在风中飘扬,『火箭都已经备好……接下来就看文仲业要如何选了……』

『看文仲业如何选?』庞山民有些听不懂。

黄忠像是在说当下,又像是在说将来。

庞山民站在黄忠身后,看着山道上的战场,忽然之间又有一点明白。

当年秦楚之间,可是多有联姻!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各个诸侯国之间为了加强联系和相互支持,常常以联姻作为政治手段,相互结交,但是秦楚之间的联姻,从一开始就比其他各个诸侯国都要更加的特殊一点。

因为秦国和楚国,对于中原的几个诸侯国来说,都是蛮夷。

秦楚联姻最开始的目的也同样是为了对抗当时中原的强大对手——晋国。在这样的共同利益之下,秦楚之间的联姻有确切历史记载的就达到七次,这还不包括可能未被记载的事例,并且这种联姻都是相当高层的,有楚共王娶秦赢、楚平王娶伯赢,也有秦宣太后芈八子即是楚国公族之女等,这种联姻不仅有助于两国政治上的互相支持,还促进了秦楚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所以六里和六百里,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是原本『亲戚』之间的一种信任。

可是最终这种『信任』被拿来换了利益。

秦楚本来是朋友,是亲戚,是友军,可依旧逃不过在武关道上相互厮杀的结局。

如果春秋战国时楚国能越过蓝田,或许历史又将不同。

而秦国没能侵入荆襄,楚国或许还是在用鸟花为字……

现在么,庞山民忽然感悟,其实也和历史非常的相似。

当年秦楚,如今又何尝不是秦楚呢?

中军鼓点声响起,黄忠手下兵卒便是齐齐应喝,一时之间声威大振,在山道之中如同闷雷一般滚滚而过。

校刀手重新结阵而行,如墙而进。而在他们面前的曹军兵卒,却是纷纷后退,没有任何人敢上前迎战。

曹军胆气已泄!

这就像是崩稀,不是所有人都能夹得紧,忍得住的……

文聘看着已经呈现出败相的曹军兵卒,张了张嘴,似乎是想要发出什么号令,但是片刻之后便是沉默下来。

这样的场面,就算是他自己带着仅存的部曲冲杀上去,也未必能改变什么。

有没有可以用一人之力改变整个战局的?

确实有,但往往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就像是关二爷斩颜良。

罗老爷子只是表示颜良以为关羽来投,关羽马快,颜良不慎,然后被咔嚓一刀砍了,但是实际上历史上关羽斩颜良,那是真的猛,小说都不敢那么写。

历史上关羽不是突袭,更不是偷袭,而是光明正大的冲阵斩杀。

因为三国志当中描绘的是『羽前登,击破,斩良。』

『前登』说明是冲在前面,『击破』则是说明冲破了对方兵阵。

所以颜良也绝不会是没有防备而被斩杀,只能说明是他防了,但没防住……

大将亲自上阵搏杀,都是高风险的,一般来说甚少有人会这么做。

文聘握紧了手中的长刀,青筋暴起,可是脚下却没有动。

片刻之后,文聘下令,『鸣金!撤兵!』

在文聘身边的护卫愣了一下,『将主,这,我们就这么撤了?那,那些拒马陷阱呢?』

装有引火之物的拒马陷阱。

确实,如果依靠这些陷阱,还是多少能拖一下,甚至还可以再杀伤一些黄忠的兵卒。

可是如此一来……

文聘抬头望了望远方黄忠麾下的阵列,目光微动,最终摇了摇头,说道:『谋策,不应用尽。』

这些陷阱,已经没有必要了。

一方面是文聘认为黄忠多半已经识破了这些陷阱,远处的那些火盆就是给文聘的警告。如果文聘依旧还想要在陷阱周边顽抗和引诱,那么等来的可能不是黄忠的兵卒,而是从天而降的火箭!

另外一方面么……

『鸣金撤兵!』文聘重复道。

文聘既然重申强调了,其护卫虽然觉得就这么白白的放弃了陷阱撤退有些可惜,但是依旧执行了号令。

尖锐的鸣金声响起,曹军兵卒就像是获得了大赦一般,忙不迭的就退了下去。

黄忠见状,也同样下令收兵。

毕竟越过那些陷阱去追杀文聘,并不是一个聪明理智的选择。

在战争之中,宜将剩勇追穷寇是正确的,但是同样的穷寇莫追也是对的。

而且最关键的是,文聘通过放弃了此处最后的手段,也似乎是展现出了一个颇有意思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