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三章 起边衅(1 / 2)

权倾南北 然籇 1280 字 10天前

双方之间的战斗看上去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但是又因为相互之间的实力差距一直没有拉开,又有潼关、武关这样的要塞层层阻隔,因此战斗看上去随时有可能发生,但是双方又都在保持着绝对的克制,对方不动手,我们这边也坚决不动手。

不过不动手,不代表不动嘴,双方哨探斥候撞上来,总是要骂上几声的,一边问候对方家中所有妇孺,好像明日就能杀到邺城把宇文家赶尽杀绝,另一边也是把对方祖宗十八代推崇备至,仿佛随时都可以策马扬鞭直渡大江杀入建康府。

但是骂的厉害归厉害,动手却是从没有过的。

可见两边的上级都曾经耳提面命。

不过今天事情却出现了变化。

萧世廉站在华阴城墙上,面色沉重,而站在他身边的卢青、郑凯源等麾下将领却都是义愤填膺。

不为别的,就在城门下,有用白布盖着的四具尸体,是属于汉军斥候的,早晨出城的时候还是四个生龙活虎的汉子。

就在今天中午,这四个汉子隶属的斥候队伍和从潼关开出的敌人一支骑兵小队正面相撞,若是换在从前,双方最多就是把阵势拉得远远地,互相比划比划,表示自己不是好惹的,顶多就是最后凑上前再互相呵斥、问候对方的家人,可是今天不同,对面骑兵甫一照面就是一通乱箭。

汉军斥候猝不及防之下丢了四条性命,而队伍中的弓弩手也是抓紧还击,对面也同样有几人折损。恰好汉军有一队骑兵赶过来和这支斥候队伍汇合,当即迂回过去包抄敌人后路,然而北周骑兵似乎并没有把事态彻底扩大的意思,一路向南逃遁之后又折返入潼关大寨,汉军骑兵虽然追出去一段距离,不过考虑到己方人手也不算多,所以最后也只能悻悻而归。

对于一场大战来说,四个人战死远远算不得什么,甚至一场斥候战双方折损人马的零头都算不上。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就非常敏感。

周人想要干什么,难道磨刀霍霍的大汉还没有准备进攻,周人倒是打算杀上门来了?

这倒也保不齐,因为这帮家伙的确有当初以弱胜强的传统。北齐还在的时候,盘踞邺城和洛阳两个北方重镇,几乎整个中原和河北的富饶之地都在其掌控之下,北周所有的不过就是个已经被战火蹂躏过很多遍却一直没有恢复元气的关中,而即使是如此,北周依然一次又一次的大动干戈,不断地对北齐发动进攻,相比之下,反倒是兵力和地域上都占据优势的北齐,一直处于防守状态。

这在兵家上也不是说不过去,历史上诸葛亮明知道蜀汉和曹魏之间存在的差距,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兴兵北伐,那是为什么?那是因为时间一直向后拖的话,两个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一旦侥幸取得胜利,还有可能翻盘,否则就只能坐以待毙。

等到诸葛亮之后,姜维再北伐的时候,这种差距最终到了不可弥补的地步,就算是姜维侥幸取胜,也已经无济于事。

当时的北周也的确是有着类似的想法,而和手气不怎么样的诸葛丞相相比,北周的手气显然就好得多,他们对面的皇帝基本上不是傻子就是疯子,御敌国门的事情不怎么做,自毁长城却是做的很熟练,因此最终反倒是北周逆袭成功。

如今的北周,难道也有这样的想法,认为自己能够故技重施,再一次通过主动进攻进而引起大汉的全线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