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钱祧里的危机(1 / 2)

山沟皇帝 雨天下雨 3701 字 9天前

财政部虽然是一个新机构,不过它的很多机构其实都是直接从税部里直接划过来的,因此金融司不是什么新鲜事务,而金融司证券处也是早早就存在的机构了。

不过这个证券处了解的人还是不太多,普通百姓可不会关注一个专门管理证券交易的机构,但是国内诸多的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士,尤其是最近几年才是大量出现的政权相关行业人士却是知道并且是非常了解的。

因为证券处管的就是他们!

证券处是直接管理国内所有证券类公司的机构,国内的两大交易所,也就是上海交易所以及广州交易所,就是属于证券处直接管辖。

权力大吗?这要看跟什么机构相比,如果是跟以往的税部征粮司巡查相比,那自然是远远不如的,但是如果是和其他的处级机构相比,权力还是非常大的。

而证券处也只是陈立夫所分管的诸多下属机构之一而已,虽然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他是直接兼任证券处的处长,不过他的本职还是金融司右副司长,同时兼管其他的一些机构,实权可是不小。

大唐王朝的副职,一般来说数量都不多,一把手之下通常会有一个或者两个副职,而且基本不存在什么副职没有实权的情况。

副职基本上清一色的实职,都是拥有实权的。

一县县丞那几乎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了,按照道理来说,从六品的县城,被正六品的县令是死死的压着,但是县令通常都是统筹全县行政事务的,不会面面俱到把所有事都是亲自抓着。

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处理全部的事务!

因此县丞通常都是会承担起来县令没有足够时间亲自掌管的部分事务,大体上都是以负责地方经济发展以及教育发展等事务,实权同样不小。

陈立夫作为金融司的第三把手,这个就是属于再典型不过的副职了!

从之前的兴泉府知府,变成了金融司的副司长,说实话陈立夫都是不知道这对于自己而言算是好还是坏。

兴泉府作为政治意义重大的地方,在兴泉府担任知府,那基本都算得上是去镀金的,后续都能够直接走地方官员的路子,最后到地方担任布政使乃至巡抚,成为封疆大臣。

但是绕过了这一步之后,直接担任金融司的副司长,这同样也是有着极大的好处的,因为虽然金融司的右副司长,也是正四品的官员,和知府的品级相当。

但是谁都知道,京官和地方官员比起来的话,哪怕是品级相同,但是京官也是要比地方官员高那么半级的,这从大唐王朝的官员升迁路线基本上就可以看的出来。

地方的巡抚调任到京畿,通常都是担任侍郎,而两者的品级相当,但即便是这样,也是会被认为是升迁。

同样的,如果是一部侍郎被外派到地方担任巡抚,如果不是特殊情况的话,这种情况通常都算是贬职了。

毫无疑问,正四品的副司长,要比同样是正四品的地方知府重要。

而陈立夫的任职,其实也是这样的一种体现,陈立夫可不是说从巡查处处长调任到金融司右副司长的,而是从巡查处处长调任兴泉府知府,再从兴泉府知府调任金融司右副司长。

尽管陈立夫一共也没有当几天的兴泉府的知府,并且是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前往兴泉府就任,他刚拿到任命文书,这没有几天时间就是被通知免职候选了。

但是哪怕是这样,他的履历上也是得写上兴泉府知府这几个字,顶多就是加上一句备注:未就任。

这种情况下,其实陈立夫也是有些拿不定自己这样的路子,是不是正确的,京官虽然好,但是地方官员也未必不好。

尤其是最近几年帝国政坛的风向更是加剧了陈立夫的这种担心!

什么风向?

那就是在提拔的时候注重主政地方的经验!

比如翰林院选拔新人的时候,几乎都是从地方上选拔的,而选拔的第一个标准就是需要拥有主政地方的经验,低级别的翰林,需要主政过一县,而中高级的翰林秘书,那是需要主政州府的经验。

同时,帝国最近几年的多次巡抚调动,新上任的巡抚无一例外,都是拥有主政一府的经验。

此外还有一点,最近几年帝国新提拔的各部尚书以及侍郎,已经是逐渐有了一个规律,那就是尚书从侍郎或巡抚里提拔。

而有意思的来了,即便是从侍郎里提拔,但是这个侍郎也基本都是有过主政一方的经验的,有的担任过巡抚或者道员,最差的也担任过知府。

换句话说,要向成为一部尚书,你得有在地方担任一把手的任职履历,哪怕不是巡抚、道员这种高级职务,但是好歹你得当过知府啊

连知府都没有当过,说明此人的从政之路,一直都是在政坛的边缘打转。

如此也就不得不让陈立夫担心,自己没有在州府任职的经验,会不会影响到自己以后的仕途,影响自己成为一部尚书,进而影响自己进入御书房。

嗯,虽然没有任何的明确规定,但是普通文官想要进入御书房,成为外人口中的值班大臣,没有尚书头衔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