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奇葩的尤金鸿上折(2 / 2)

山沟皇帝 雨天下雨 3241 字 9天前

李轩当时就火了,提拔这个尤金鸿之前,怎么就没觉得这人这么啰嗦呢,之前此人在山东担任布政使的时候老实的很,任上也算是办了几件好事,但是现在怎么就屁大点事就上折子,没事也上折子请安,你堂堂一个巡抚就这么闲?

这搞的李轩特别无奈甚至恼火!

恼火是因为这人三天两天上折子说鸡毛蒜皮的事,无奈的是,这人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在贵州巡抚任上也算干的不错,没出什么乱子,自己都不好随便拿掉他。

这搞的李轩看完折子后特别想要骂人,最后他在折子上写了一大段的批语,洋洋洒洒两三百字,然后通过密折传送。

什么批语?需要用密折传送的,自然不是什么好话!

用白话文简单翻译一些就是:王八蛋,没事别乱上折子,要是敢再乱上折子,朕直接把你贬到印度戈河州去!

就是不知道以后这人会不会老实下来,如果还继续这样子,李轩说不得真的要让下头准备几个贵州巡抚的候选人了。

这个尤金鸿,只能说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个代表人物,实际上这样的人很多,基本上有资格上折子的官员,大多都是免不了会上请安折子之类的刷存在感,只不过中低级官员送上来的这种没有一点含金量的请安折子,大多都是会被过滤掉,但是尤金鸿可是一省巡抚啊,他的折子,哪怕是请安折子,也没人敢过滤掉。

而其他的各省巡抚、道员乃至一些重要知府等地方官员,普遍也存在这种情况,要么就是说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要么就是单纯的请安折子。

毕竟大事也不是天天有的,很多地方都是平安无事,官员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很好的理由上正规的折子。

每天审阅的折子,大部分都是这些鸡毛蒜皮的事,这让李轩有些烦也是很正常的,但是不看也不行,尤其是重要地区的知府以及巡抚、布政使、道员这些级别的地方官员的折子,总是要看的,要不然的话,怎么了解地方的情况啊。

今天被尤金鸿又恶心了一把,李轩干脆是处理完折子后,就直接回宫了,这御前会议也不开了,准备召见的臣子也不见了,反正今天的御前会议也没啥事,召见的臣子都是寻常的述职以及就任报告,没啥重要的事,拖到明天也不碍事。

这种情况,实际上在今年年初开始,就是差不多这样了!

统一战争期间,大唐帝国的上下都忙碌的很,刚结束战争的宣平八年下半年以及宣平九年,各种恢复民生以及改革事务也比较多,李轩依旧是天天忙着。

但是进入到宣平十年后,基本上没有了战争,改革事务也是暂时没有大规模的改革,今年的大事,大体上只有科举改革以及税部拆分,再加上松江府那边的事了。

除了这些外,其他的基本都是鸡毛蒜皮的事。

不过对于李轩来说,很多事只算是鸡毛蒜皮的事,但是对于其他人而言,却不是这样。

比如今年年关将至,一年一度的财政预算分配也是即将开始了,军方和内阁已经是开始为了明年的军费比例开始争论,而军方内部的陆军和海军也是为了军费内部分配比例进行争论,内阁那边的各部门也是同样如此,都是为了争夺财政预算而争论。

但是财政预算这事,每年都会有一次,李轩早就有了一整套的完善应对方案了,早已经是习以为常,甚至他自己内心都已经是有了大概的分配方案了,臣子们的争论,李轩基本上都是不怎么管的。

反正大框架已经确定了下来,而细节问题,就让臣子们去争吵嘛,他是不管了。

明年,也就是宣平十一年的财政收入预算,财政部给出的数字是八千六百万两银子,比今年多了点,但是多的也不算多。

最近两年,大唐帝国的财政收入,大体上是维持了稳步上升的态度,从早几年的六千万,再到七千多万,再到八千万,再到八千六百万,增长的幅度没有翻倍,跨越式的增加,但是每年都是保持着这种稳定的增幅,这种情况在李轩看来,是非常健康的。

目前大唐帝国已经统一了全国,基本上是全盘接受了前明的疆域,此外还多了一个高丽半岛以及部分东北地区,不过这些地方都是穷地方,提供不了多少财政收入。

因此在农业税方面,这几年帝国所收取的农业税在宣平八年之后就是大体保持稳定,因为土地是恒定的,即便是这几年因为帝国鼓励屯垦开荒,但是这种鼓励政策都是带有免税政策的,也就是说,最近几年开荒的土地都是收不上税的,农业税还是依靠原来的现有土地。

如此也就让工商业的发展,成为了帝国经济的主要增长动力,而经济增加了了,财政收入自然也是会增加。

受限于目前帝国对整个工商业的统计还是比较原始,很难实际统计出来国民生产总值之类的数据,各类数据统计,对于目前的帝国而言还是比较麻烦的。

唯一能够准确统计的,大概就是财政收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