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冯氏公司的野望(1 / 2)

山沟皇帝 雨天下雨 4165 字 9天前

陈立夫是搞不懂冯氏公司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突然进军造船业,而且还是跨界进军造船业,不过他也不是什么商场中人。

虽然他陈家的产业众多,不过陈家的定位依旧不是什么商业家族,而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除了他陈立夫外,陈氏的子弟基本都是一门心思的读书科举然后入仕。

目前为止,除了他陈立夫外,陈氏一族,包括直系和旁系在内,已经有先后十多人入仕了,虽然大部分都还是在低级官员上混着,但是只要有实力,加上一些运气,再有陈立夫的帮助,以后不敢说都能走上高位,但是混一个中级官员还是不成问题的。

而这些,才是陈氏家族的根本,至于商业,只是附带的而已。

所以陈立夫的家族虽然有一大堆的资产,但是陈立夫却是极少过问这些产业的情况,基本上都是那些没有科举天分的落第族人在打理。

所以,陈立夫其实也是对商业事务不太清楚,他了解的主要是一些大方向的事务,具体的商业操作,他不专业。

所以感觉到惊讶,但也就是那样了。

不过抛开不理解冯氏家族要进军造船业不说,陈立夫还是觉得这个冯氏公司的动作可真够快的,能够在北岸开发区项目刚确定的时候,就能够收购到这一片紧邻开发区的沿江地皮,这可不是轻易的事。

要知道,这些地方可都是属于私人的,官府早年收购的地皮,都是局限在北岸开发区的范围里,而开发区的范围也不过三十多平方公里而已。

其大概范围是吴淞江以北大约八公里,黄浦江以西大约四公里的范围,总面积也就是三十三平方公里而已。

除开这些地方,剩下的基本都是属于私人的地皮!

自从北岸开发区项目立项的消息传出来后,北岸开发区周边的地价,尤其是临近开发区的黄浦江沿岸地带,其地价更是一天一个价。

以为大家都是知道,北岸如果开发了,会直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的,就算发展不如开发区内部,但是也能够捞到不少的好处。

很多企业在开发区里因为实力不足,投资额达不到,无法获得百年的优惠租期,但又想搞一快地皮充当长久基地的话,都是想要在周边地区从私人手里购置地皮。

对于这些,官方方面自然是很清楚的,也没有进行任何的干涉,恩,也干涉不了。

虽然说官方可以通过征地的方式,把这些土地也征收上来,但是征地是要钱的啊,按照如今的市价征收开发区周边的大量剩余土地,饶是上海特设县的财政再有钱,也折腾不起啊。

更何况,这很容易被扣上与民争利的帽子。

得不偿失。

更何况就算是强行征收了上来,上海财政也没有这么多钱进行开发了,如其征收过来无法开发,还不如让民间的资本进入呢。

大唐帝国的首都,金陵城的三个新城区的发展,就是这种模式,官方引导,顶多就是起个头,而大片新城区的发展,还是以民营资本为主。

和上海这边以官方为主不太一样。

不过大唐的诸多政策也没有对这两种方式给予什么明确的区别对待,反正只要不违法违纪,地方爱怎么搞怎么搞,反正上头只需要看到成绩。

什么成绩?

民生!

如今大唐各地的官员们,升官发财的重点是在民生,因为教化、稳定虽然更加重要,但实在是太过虚幻,教化这东西说白了就是教育洗脑,往往是很难看出来有什么成绩的,而稳定这事,如今天下太平,造反叛乱这种事,虽然偶尔还是有,但是对于大部分地方而言还是太遥远了。

所以给各地的地方官员们留下的捷径,也就只剩下民生一道上了。

但是大唐帝国里的民生那可是真正的民生,而不是什么经济增速、生产总值,更不是地方财政收入多少。

而是指百姓能不能吃饱饭,能不能有衣穿,能不能有房住。

如果治下都是一片苦哈哈,一大片百姓饥寒交迫,范吃不起,房子也没得住,衣服也没得穿,你的经济增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再高也没卵用。

甚至都会被人参上一本,说你不顾百姓死活搜刮民脂民膏呢。

发展农业、工商业等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数据好看,更不是说了更多的金银,而是为了让百姓生活的更好。

以民为本!

可惜的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从古往今能够看透的人并不多,或者说他们知道,但是他们就不去做。

其他朝代的皇室和官员们,大多数都是抱着一个信念,那就是我自己吃香的喝辣的的就行了,底层百姓的死活,关我们屁事!

李轩其实也不太关心别人的死活,但是他关心自己的皇帝宝座,关心帝国的存亡,还关心着能不能统一全球啊。

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同一个前提上的,那就是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百姓吃不饱的时候,就会有野心家喊着王相将侯宁有种乎拉着百姓造反的!

百姓的生活好坏,和大唐帝国的存亡,和李轩的皇帝宝座稳定与否,其实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目前大唐帝国在对待农业和对待工商业的政策上,其实很多都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他们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扶持工商业发展,制定了一大堆的法律法规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