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〇六章 终有不行的时候(1 / 2)

大唐杨国舅 天子 3127 字 1个月前

经历“遇刺事件”后,接下来几天李隆基和杨玉环都未再于法会现场现身。

这让主持法会的李林甫无趣之余,又一阵紧张,生怕自己失去圣宠。三天后他再也忍不住,跑到杨云的居所问询情况,随后才知道这几天杨云也没有进宫,并不清楚李隆基那边到底是怎么回事。

“贤婿,也是老夫处理不好,不知怎的就被那群牛鼻子冲了出来,可能千牛卫中有内应吧,不然的话那几个家伙犯了诛九族的大罪,却无声无息被处理了,连朵水花都没溅起来……陛下不会因此而嗔怒,觉得老夫办事不力吧?”李林甫很着急。

本来是很好地向李隆基献媚的活动,不想搞得一团糟,皇帝和贵妃不出席,给这场法会减色不少,民间对于这件事多有议论,暗自嘀咕朝廷没有处理好跟上仙的关系,可能会带来天罚等等。

杨云淡淡一笑,问道:“李夕郎不会不知道是谁在背后搞鬼吧?”

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李林甫非常尴尬,其实谁都能看出其中有很大的问题,他真会蒙在鼓里?

李林甫沉默了一下,摇头叹道:“不出意外是宫里那位在幕后主使一切,而且还获得了陛下的支持,源自宫里那人对玄女娘娘的身份存有一定疑虑,所以才会想方设法说服陛下……可惜那人对朝廷控制太严,朝中大小事务都要听他的,现在姓牛的……根本就是个傀儡。”

如此公然抨击上司,李林甫对牛仙客没了容忍的空间,恨不能早点把这个无能的家伙弄下去。

杨云点了点头,随即问道:“不知若是李夕郎出任左相,是否会跟宫里那位一样,把朝事都掌控在手呢?”

李林甫一听,感觉有戏,赶紧凑到杨云耳边低声问道:“莫不是贤婿有办法帮我?若是能让宫里那位……被陛下冷落,姓牛的根本就没有任何威胁,管保一年半载内,就让他被陛下撤换,到时候……”

李林甫的意思是现在朝中最大的对手还是高力士,至于牛仙客根本不值一提,关键是牛仙客受到高力士掌控才不好对付。

杨云笑而不语。

就在此时,穿着一身干净道袍的张镜彦进到堂屋。

“师傅,外面有宫里派来的使者,传您进宫,说是陛下要给您加官晋爵。”

张镜彦把话说得很明白,大概门口传话那位想卖个乖又或者想讨赏,把李隆基的意思清楚无误地表明。

李林甫一听,眼睛瞬间有了光彩。

杨云现在已经是御史大夫,哪怕只是个虚衔,几乎不掌控任何实权,但毕竟官位摆在那儿。

若是杨云地位再提升的话,那就是宰执,至少中书侍郎、黄门侍郎这样的职位是跑不了的。

到时杨云在朝中的影响力便会大增。

“就说陛下不会亏待贵妃娘娘和她的家人,国师您的机会来了,怕是如今能对付宫里那位的只有国师您一个!”

李林甫对杨云的称呼都变了,不再叫什么贤婿。

称呼贤婿,显得高杨云一辈,现在直接恭称杨云“国师”,这是要把杨云当成他的指路明灯对待了。

杨云没有跟李林甫说太多,笑着跟这个便宜岳父作别,先把李林甫送走,这才拿了锭金子打赏宫里传话的使者,然后在其引导下,乘坐马车往宫门行去。

到了应天门前,果不其然高力士早已等候在那里,见到马车近前,赶紧过来等候杨云下马车,态度比之前谦卑了很多,不断地阿谀赔笑,不知道的以为他跟李林甫一样把杨云当做上级看待。

“国师您可不知,当日贼人作乱后,陛下大发雷霆,说要严惩作恶之人。”

“可是严加拷打后,直至那几人在狱中悬梁自尽,也不知是谁在幕后指使,让人恼恨不已。陛下非常惭愧,如今跟贵妃娘娘已有几日未曾见面,贵妃娘娘怀有身孕,凤体如何关系重大,陛下心急如焚啊。”

高力士拿出忠心为主的架势,依然在杨云面前装糊涂。

就算担心天上的玄女娘娘知道是他在背后搞鬼,但表面上却不能露怯,不管杨云是否知道内情,反正就是不承认,如今人证物证都已经消失,没有证据也就不能给他定性,因此就算有些心虚,但面对杨云时依然可以做到进退自如。

杨云没有纠缠“刺客”之事,问道:“这次陛下召我入宫,却不知为了何事?”

高力士笑着说道:“这不陛下之前一直说要给国师赐爵么?如今过去旬月,该落实一下了,另外官职上也有必要再进一步,具体……还是等面圣之后,由陛下亲自跟您说为宜……你不知,老奴在背后出了不少力,陛下才把这事提到议事日程上……”

杨云淡淡一笑,对于高力士的虚情假意根本就是不屑一顾。

分明是李隆基见不到杨玉环的面,屡次被阻挡于观门外,就算是硬闯也没办法,那道无形的气墙就是阻挡他入内,无可奈何之下想到请杨云出面帮忙调停。

李隆基有个习惯,那就是每次见到杨云,都会给一点好处,不是加官进爵,就是赐予金银财帛,就像一种利益交换,每次不让杨云空着手回去。

杨云在贞观殿内见到形容憔悴的李隆基,这一次皇帝没有表现出太过亲近的样子,正襟危坐。

君臣间简单的礼数过后,李隆基便拿出一份早就准备好的诏书,让高力士递给杨云。

“国师,朕一直都要赐你爵位,却因为一些事阻碍未能成行,今日朕便正式封你为卫国公。”

李隆基当即宣布了杨云的爵位。

杨云知道,卫国公是历史上杨钊也就是杨国忠的封号,起于杨国忠出任丞相位极人臣后,可现在杨云并没有执掌朝堂大权,之前大唐被封为卫国公的是帮李世民平定草原千古留名的名将李靖。

杨云连忙跪拜道:“臣何德何能,实不敢当。”

高力士笑着说道:“这是陛下对国师的礼重……国师法力超群,先是预测地动,修复老子道像,如今又为陛下炼丹,劳苦功高,乃大唐中流砥柱……国师不用太谦逊,这是你应得的,谢恩便可。”

高力士说话很有一套,仿佛杨云被封为卫国公有他从中说和的功劳,这也是他话术巧妙的地方。

但杨云岂会不知他在背后充当什么角色?现在他再怎么伪装,杨云也不会对其有任何信任和期待。

李隆基正色道:“大唐正是因为有国师在,才蒸蒸日上,万民归心……朕准备加封你为中书侍郎,平时在中书省行走,但凡朝中事务你都可过问,朕想让你多参与朝事,把炼丹的事尽可能放下。”

杨云之前是御史大夫,挂着个虚衔的御史台最高长官,看起来逮着谁都可以狂喷,却没有实权。

现在让他当中书侍郎,仅次于中书令,做了刚调任中书令不久的张九龄的下属。

大唐尚书令不常设,因为唐太宗李世民任秦王时曾担任过尚书令,为皇者讳,自太宗登基后便不委任尚书令,那日李隆基迁张九龄任尚书令的本意是让其没有实际权力,不想这跟大唐的官制发生冲突。

门下侍中和中书令都是正三品官,而尚书令自开朝便是正二品,其副手左右扑射是从二品,连下属的六部尚书都是正三品,这就导致张九龄被贬斥更像是升官。

另外中书负责决策,门下负责审议,尚书负责执行,从表面看尚书省是跑腿干苦力,然而从实际运作机制上,朝廷政令出台,首先是皇帝授意,中书省拟好草案,门下省封驳审议,交回皇帝裁定后交尚书省,由尚书省交到对应部门实施贯彻。

如此一来,中书、门下两省基本附属于皇帝,类似于秘书部门,而尚书省相对独立,更像政府部门。

同时,因为三省共议国事,作为实际实施部门,尚书省有权参与前期决策和审议,而中书和门下对于政令实施情况如何,却未必了然,如此一来,说尚书令“总领百官,仪形端揆”,为三省之首,当之无愧。

如此一来,就跟李隆基任命牛仙客当左相的意思相违背。

近来随着张九龄加大对尚书省的掌控,眼看六部这些执行衙门有脱离中枢自行其是的意思,在高力士奏请下,李隆基改任张九龄为中书令,仍然是右相之一,却避免了政府部门脱离掌控。

书归正传,若是换作以往,杨云或许欣然受之,但现在杨云正忙着殖民南美,哪里有那闲工夫处理朝事?